文章來源:華西醫藥
(一)回顧:特朗普1.0時代對中國醫藥(10.370,?-0.02,?-0.19%)制造業影響較為有限
自2018年7月開始,美國共實施4份301條款的關稅清單,適用于總價值約5500億美元的中國原產產品。具體針對中國醫藥產品,部分產品最初被列入18年4月發布的擬議加征關稅清單:據我們統計包括38項有機化學品(HS 29)(涵蓋常用中間體和原料藥),主要為合成抗生素、抗病毒、抗癌、激素類藥物中間體、還原劑和原料等;47項醫藥產品(HS 30),涵蓋如肝素、疫苗、含抗生素類藥物、含胰島素類藥物、含青霉素 G 鹽的藥品、含有青霉素或鏈霉素的藥品、含有麻黃堿或其鹽的藥品、含有芳香族或改良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的VB2 /VB12/VE藥品等;26項醫療或外科儀器等(HS 90),涵蓋如注射器、心電圖儀及其組件、除顫器及其相關組件等。但于6月發布的最終清單看,之前所涉及的有機化學品和醫藥產品均被排除在外。第3&4輪清單中則有更多基礎有機化學品被列入其中。
展望特朗普2.0時代,從美國近年來對中國基礎藥物的進口依賴度來看并未出明顯減少,故我們認為中國在美國API的重要性并未下降,參考1.0時代的動作,關稅影響或有限。
(二)中國供應地位:具備KSMs/DIs/APIs優勢,供應地位賦能高話語權
據相關報告統計,印、中、意是美國原料藥市場最大生產國,其中歐洲優勢主要集中于高端API領域。中印作為兩大API出口國,對比下中國在API成本、供應鏈、規模等方面更具優勢,印度則在下游仿制藥端更具優勢。2023年來看,中國和印度在美國的醫藥進口量排名中分別位列第1和第2,自中國和印度的醫藥進口金額排名分別位列第7和第4。根據印度API及中間體進口數據,其對中國高度依賴。印度FY23-24自中國進口的占比超70%且并未下降。同時,我們統計了涵蓋在PLI計劃內的依賴程度較高的KSM和API,以6APA、青霉素及其鹽類、四環素/土霉素、環丙沙星及其鹽類、慶大霉素及其鹽類、諾氟沙星及其鹽類等為例,現階段來看PLI計劃的效果并不明顯,后續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其進展情況。
綜上,我們認為,中國是全球醫藥價值鏈中許多其他國家的主要供應國,中國向印度(美國第四大醫藥進口來源國)供應超 70%原料藥及中間體,供應地位仍難以撼動;故假設全球貿易關系大幅惡化,則中國也可以有效利用其所處供應鏈中優勢一定程度上得以規避風險。
(三)投資建議
根據本文中我們對中國API行業所處供應鏈地位的分析及特朗普1.0時代的影響復盤,我們認為潛在關稅影響或有限,且中國API相關公司或也可以有效利用其所處供應鏈中優勢一定程度上得以規避風險,繼續推薦仙琚制藥(9.420,?0.05,?0.53%)、健友股份(11.070,?0.06,?0.54%)、同和藥業(7.450,?0.06,?0.81%)、奧銳特(21.690,?0.57,?2.70%)等;受益標的華海藥業(16.740,?1.16,?7.45%)、普洛藥業(13.850,?0.17,?1.24%)、川寧生物(13.120,?0.26,?2.02%)、國邦醫藥(19.860,?0.14,?0.71%)、奧翔藥業(8.480,?0.12,?1.44%)等。
風險提示:原料藥價格波動風險、藥品價格下降風險、關稅風險、募投項目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推進不及預期。